近年来网上有个俄罗斯专家的言论挺火的,说中国不是俄罗斯的盟友也不是朋友,两国之间就剩利益关系了。这话出自康斯坦丁·科萨切夫,他是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也管国际事务委员会。 他的话反映了俄罗斯一些精英对中俄关系的现实看法,不是敌对,但也不盲信。俄罗斯面对西方制裁,中国成了重要经济伙伴,能源出口转向东方,但科萨切夫提醒,利益分歧时两国会各自优先自己。 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俄常一起投票反对西方提案,但中国更注重自身发展,不会为俄罗斯牺牲太多。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支持政治解决,但不卷入军事,这就显示出界限。 科萨切夫的言论不是孤立的,俄罗斯国内有类似声音,认为中俄合作是权宜之计,中国崛起可能挑战俄罗斯在欧亚的影响力。 中俄贸易额从2022年的1900亿美元涨到2023年的2400亿美元,能源、科技合作加深,这不是单纯友情,而是双方都获利。俄罗斯卖油气,中国买资源稳定供应链。 科萨切夫的话接地气,提醒大家国家间关系本就如此,没永恒朋友,只有永恒利益。如果利益冲突,比如在中亚资源竞争,就得小心平衡。
中俄关系本质探析:利益主导下的伙伴模式 中俄关系从历史看,经历起伏,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国签友好条约,2001年签好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基础。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转东,中国成关键伙伴。 2022年俄乌冲突前,普京访华,两国宣布合作无上限,但现实中有限度。中国没参与制裁俄罗斯,还增加进口,但没提供军事援助,只经济合作。这符合科萨切夫说的,不是盟友,只利益。两国在联合国常联手,如2023年安理会否决西方提案,支持发展中国家。 但中国外交独立,不跟俄罗斯绑死。经济上,中俄互补明显,俄罗斯出口能源,中国出口制造品。2024年贸易额预计超2500亿美元,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运营顺畅,东线也推进。但利益分歧有,比如价格谈判,中国压价,俄罗斯要高价。
科萨切夫观点接地气,国家间就这样,你帮我我帮你,没真友情。俄罗斯专家分析,中俄不是军事联盟,没集体防御义务,像北约那样。中国军演邀俄罗斯,但规模有限。 安全合作在上海合作组织,2024年上合峰会,两国协调阿富汗问题,但中国更注重一带一路,中亚投资大,俄罗斯担心影响力流失。科萨切夫在委员会推动平衡,强调合作但护俄罗斯利益。 文化交流有,但不深,中俄人民友好,但民调显示俄罗斯人对中国人印象一般,中国人对俄罗斯也如此。利益主导让关系务实,2024年普京访华,签科技、农业协议,各得其所。中国得资源稳定,俄罗斯得市场和资金。 科萨切夫的话提醒,别把伙伴当盟友,利益变了关系就变。但当前,利益重合多,反恐、反霸权立场近似。全球格局下,中俄合作抗衡西方,但中国不选边站,俄罗斯得适应。专家说,这种模式可持续,因为灵活,没意识形态负担。
利益框架下的持续互动 2024年后,中俄关系继续推进,5月普京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签30多项协议,覆盖能源、科技、贸易。联邦委员会批准这些,科萨切夫参与讨论,推动执行。 两国贸易增长,俄罗斯油气出口中国占比超40%。上合组织峰会,中俄协调地区安全,阿富汗稳定是重点。2025年上半年配资查询平台,峰会讨论反恐,两国立场一致。 科萨切夫在采访重申合作重要,但基于利益。9月,中国领导人可能访俄,讨论新项目。俄罗斯经济依赖中国,但科萨切夫提醒多元化。两国军演继续,如2024年联合巡航,但不针对第三方。 中国买俄罗斯武器,但技术转移有限。利益让合作稳,俄罗斯避西方制裁,中国得资源。科萨切夫职位稳,2025年9月仍副主席配资查询平台,管国际事务,继续监督中俄协议。 未来,利益重合多,合作会深,但分歧如中亚竞争需管理。科萨切夫观点影响俄罗斯政策,保持务实。全球看,中俄伙伴模式影响国际秩序,抗衡美欧,但不是铁板一块。俄罗斯专家讨论,这关系有韧性,因为算清账。
从中俄关系看,国家间互动本就利益导向,没纯友情。科萨切夫的话接地气,提醒大家别理想化。俄罗斯面对压力,中国是支柱,但得防风险。中国崛起,俄罗斯得平衡。 两国合作影响全球,如金砖机制,上合扩展。利益框架让关系长久,但需沟通。科萨切夫的理性视角,有助于政策调整。国际专家分析,这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合作不需联盟。俄罗斯国内,类似观点多,觉得中俄好,但现实点。 未来,经济互补会推动,但地缘挑战需警惕。科萨切夫继续工作,推动互利合作。总之,这关系是典型大国互动,利益为王,但也能共赢。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维护国际法权威的联合声明 .新华社.2025-05-09 中俄举行边界联合委员会第31次会议 .界面新闻.2025-07-03
民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